新闻中心 News 分类>>
万物可“搭” 一种做减法的社交beat365入口
近期,《哪吒2》实火,票房一骑绝尘。在一社交媒体上,从南到北,在全国各大城市工作的不少青年人由于想错开观影高峰,或是抢不到票等各种因素,在开工后,纷纷网上找“电影搭子”。
这不仅验证了《哪吒2》的超高人气,也显示了现代青年人对“搭子文化”的推崇。与陌生人组“搭子”折射出什么心理?新型“文化”的诞生,又为社会带来哪些启示?
如今,“搭子文化”在青年人中盛行,成为一种独特的社交方式。这种因某一共同兴趣爱好或需求而结合的社会关系,处于陌生人之上,朋友之下,主打的是细分领域的精准陪伴。
在深圳工作的90后林邑,便是“搭子文化”的忠实拥趸。因热爱三国志这款游戏,他结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“游戏搭子”。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微信群里交流游戏策略、排兵布阵。“我们认识几年了,交流内容全是游戏。为了鼓舞士气,偶尔还会发红包。”林邑开心地说,去年年底,这群“游戏搭子”还举办线上年会,表彰作战英勇的玩家,“大家不用应酬、客套,仅凭喜好聚在一起玩、互相调侃,没有任何负担。”
无独有偶,在杭州工作的95后上班族小谢,也有一群“搭子”。“周末想吃蛋糕自助,有没有‘蛋糕搭子’一起?我带上辣条解腻。”小谢有306个爱薅羊毛的“生活搭子”,一点开微信群里正巧有人在找“搭子”,互相之间其实连真实姓名都不清楚,但会频繁分享杭州打折、秒杀、拼单等各类优惠活动。“‘搭子’活动很多,像是抢购1元的奶茶券、99元的热水器等,与他们一起薅羊毛已经成为一种习惯。”小谢说道。
其实,“搭子”一词并非新生事物,它早就在南方方言中存在。2007年出版的《上海话大词典》就有所提及,解释为:“一起打牌的人,引申为合伙者”。
在互联网语境下,“搭子文化”成了青年人当中盛行的轻松社交方式,催化衍生出了“咖啡搭子”“运动搭子”“旅游搭子”“学习搭子”“上班搭子”“创业搭子”“减肥搭子”等丰富多样的形式,可谓世间万物万事皆可搭。同时,网友认为一个“好搭子”要具备精确陪伴、互不打扰、beat365官网临时关系的基本素养。
当代青年人苦于工作与生活的压力,希望寻求人际关系的“提纯”,“搭子”正是一种负担小、交情浅、边界强的社交对象。“搭子社交”既满足了陪伴的需求,也达成了实用性。
“搭子文化”不仅革新了青年人的社交版图,也为商家提供了全新的营销思路和商业机会。
以杭州骑行市场为例,杭州拥有众多风景如画的骑行路线,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寻找“骑行搭子”。“我们搭建平台,以‘骑行搭子’的理念,去服务会员、宣传活动,有效增加客户粘性。”闪电自行车(杭州总店)负责人王锴介绍,店里有2万多名会员,不少人通过店内的会员平台自发成为“骑行搭子”,“毕竟骑行时两人及以上同行,万一出现意外还能互相照应。”
其实,帮助会员寻找“骑行搭子”,也是一种商机。为了实现自行车的轻量化,闪电自行车的传动系统、轮组系统等都在外,长时间骑行容易沾灰尘、石子和泥土。王锴表示,骑行时长累计达到25小时以上,车辆就需要进行维修保养,“大家还会搭伴在全国各地,甚至骑到西班牙、法国、意大利,让我们做前期准备服务。”
春节档的营销大站上,“搭子文化”成绩斐然。伊利契合当下流行的“搭子文化”,挖掘了“生活搭子”“送礼搭子”等场景,凭借贾冰、李现演绎的喜剧短片《过年好搭子》引起全网热议,被网友戏称“春晚在逃小品”。“过年搭子选伊利”这句看似朴实无华的Slogan,却精准地传达了品牌在春节期间抢占“搭子C位”的营销意图。
早在去年9月份,受全球“搭子文化”的启发,“可口可乐×奥利奥新搭子玩趣快闪空间”在上海亮相。两个经典品牌成为“搭子”融合发展,给了消费者全新的体验感。
此外,潘玮柏、王迅、孙越、陆毅、柳岩等一批明星们在社交平台上分享探店Vlog,争做大众的“饭塔子”,进一步推动了“搭子文化”在商业营销领域的广泛应用。
在城市发展进程中,青年群体的需求与参与日益受到重视。“搭子文化”是青年人一种更“懂”自己的社交方式。而全国各地加快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,正是为了让城市更“懂”青年。让这两种理念互相融合,成为了不少城市推动青年幸福生活的方式。
杭州市滨江区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为33.5岁,关注青年人的社交需求也是基层治理的关键。去年,长河街道观潮社区根据青年人爱找兴趣相投的“搭子”,用他们喜欢的养生、桌游、citywalk等活动,让社区居民互相成为“搭子”,再成为朋友。湖北省宜昌市金巴岭社区以“找搭子”的方式,帮助居民寻找文艺、运动、创业等各类“搭子”,建立不一“young”的“搭子”社群,通过“青年搭子”探索治理青年友好型社区。
除了举办主题活动,激发“搭子”参与热情。各大城市不仅增加开放、多元的公共空间,还构建了众多青年社交APP,设立城市青年兴趣社群,为大家的“搭子”拓展社交半径。
“搭子社交”也并非是完美社交,存在安全风险、情感稳定性低、孤独感加剧等问题。有学者认为,最终“搭子社交”走向如何,还是看青年人自己的选择。清华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接受采访时从社会学角度阐释,青年人社交关系的转变背后,是社会结构变迁、女性地位提升、文化多元交融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。如何在追求自由的同时,维系深层次的情感连接,成为年轻人面临的新课题。